close
  • 2010-10-03
  • 中國時報
  • 【本報訊】

     「月落啊,烏啼霜滿天,江楓啊,漁火對愁眠」,舞台上,京劇吟詠拉開了江蕙二○一○年「戲夢江蕙」演唱會序幕。台語的江蕙,古典的江蕙,還有搖滾的江蕙。事前對演唱會內容高度保密的江蕙,給了喜愛她的歌迷大大的驚喜。

     江蕙演唱會的門票,每場都是宣布當天就秒殺賣光;網路塞爆當機,歌迷買不到票的失望讓江蕙加場再加場,還是不夠。演唱會上三代同堂的景象 處處可見,江蕙歌曲中深刻的人生歷練,優美的台語歌詞,加上柔軟深情的唱腔,讓她的歌聲跨越性別、族群、區域,得到廣大歌迷的瘋狂喜愛。

     江蕙闖蕩歌壇三十餘年,擁有資深老歌迷。但和一些老牌台語歌手不同的是,江蕙仍持續推出新作,歌迷年齡不斷向下延伸。例如,她的歌是近年來選秀節目大熱門,這是非常特別現象。這次的演唱會,江蕙找來五月天合唱〈傷心酒店〉、S.H.E嗨唱〈惜別的海岸〉,新的表演方式讓她這兩首在九○年代初期的代表作,依然可以得到新世代的共鳴。

     江蕙的歌常是KTV點播率很高的K歌,但江蕙的歌其實是易唱難精,人人都能唱兩句,卻只有江蕙能夠真正深刻地詮釋出歌曲中的意境。一方面 是因為江蕙擁有高超的歌唱技巧,十多歲就在北投走唱的她,要直接面對聽歌的觀眾,唱得好不好、觀眾喜不喜歡,表演者當場就得到回應,也因此磨練出江蕙精湛 生動的技能;另一方面,江蕙的表演歷程緊扣著台灣經濟以及娛樂型態的發展,從早年的走唱到歌廳秀到大型綜藝節到如今的演唱會,江蕙全程參與,沒有錯過任何一個時段,也因此在不同的階段培養、累積了不同世代的歌迷與粉絲。

     此外,江蕙自身成長經驗中的坎坷或者至少是辛苦奮鬥,也召喚許多人、特多是眾多女性記 憶與認同。她的歌,談女人對感情的執著、投入,甚至以自己沒有結婚所發展出來的待嫁之心,都讓很多女性心有戚戚,找到了某一種歸屬點。而近期的〈甲你攬牢 牢〉甚至成了一句流行語;〈家後〉則再現了一種古典的女性情懷。她的歌,不只替生長於〈家後〉時代的女性說出了她們心中的那分堅定愛意與責任感,事實上也 提醒了許多男性要珍惜不離不棄、為家、為心愛的男人付出一生的女人;在個人主義當道的社會風潮裡,一首〈家後〉宛如是場寧靜革命,帶動了感恩運動以及回歸 家庭運動。

     很多人在聽江蕙的歌會深深被她感動,某一個層面來講,也是因不少人把所知所解的江蕙人生經歷投射到自己身上,此所以江蕙藝界人生之類的歌曲可打動那麼多人的心,儘管絕大多數觀眾和聽眾當然並不是藝界中人,但在江蕙歌裡,藝界是種比喻,所敘述的生命的種種不安定與徬徨,是人們共同甚至愈來愈普遍的經驗。或許不是人人傷心了都會喝酒,但生活中 的落寞,的確在江蕙的〈酒後的心聲〉裡找到了安慰;近年,江蕙以故鄉的雨、老家的花香,安撫也陪伴了成千上萬的都會遊子;台灣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人口不斷 從農村移往都會,這些離開故鄉的人在大都會中打拚,宛如失根的蘭花,需要找到某種心靈的故鄉,江蕙的台語歌、歌詞中委婉深邃的親情像是一條絲線,牽引著思 鄉的人與心。

     江蕙的歌紅遍大街小巷,成為台灣社會某種集體的情緒抒發點,不是偶然的。其中,江蕙個人的生命經驗,具體而微地呈現了台灣一種認真甚至認命的打拚精神;再加上她因緣際會走過台灣不同時代,在至少三個世代的娛樂型態中,江蕙都留下了膾炙人口的代表作,讓不同年紀的人都能在她的歌聲裡找到屬於自己的記憶與情感表達方式。

     江蕙在家中排行老二,很多藝人跟著她的妹妹江淑娜叫江蕙「二姊」,如今卻有很多觀眾、聽眾,不論年紀是老是小,提到江蕙時竟也順理成章地 叫她一聲「二姊」,看她、聽她,就彷彿是家裡的親人一般親切──許多人對江蕙的歌都能朗朗上口,因此她的演唱會就如同一場萬人KTV,歌迷不只是聽,而且 可以大聲應和,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族群的人,得以在她的歌聲裡與自己的人生相遇。江蕙是台語歌后,也是台灣人共同的二姊,感謝她也祝福她:願江蕙繼 續以歌聲感動更多人。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陳子鴻 的頭像
陳子鴻

子鴻的紫紅世界

陳子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