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訊記者洪佳儒報導】「歌聲串起島嶼的記憶,旋律記載時代的故事。」臺語歌謠百年駐校音樂會14日晚間在藝文中心大講堂登場,老中青三代歌手和政大校友合唱團從古早民謠〈丟丟銅仔〉到近日〈家後〉,不同年代的經典老歌牽繫跨世代觀眾的心。 音樂會從自然民謠〈丟丟銅仔〉、〈天黑黑〉、〈思想起〉和〈一隻鳥仔哮救救〉開始,只是不同過去人聲吟唱,在西洋長笛、薩克斯風、電吉他、爵士鼓等樂器重新演奏下,和諧交融出新時代聽覺饗宴。 隨著電影〈桃花泣血記〉風靡,三○年代成為臺語歌謠第一個黃金時期,政大校友合唱團演唱悲情〈月夜愁〉、〈望春風〉、〈雨夜花〉,也以插腰、搖擺身體展現歡樂曲調〈四季紅〉。 渾厚低沉嗓音的郭金發帶來招牌曲〈燒肉粽〉,寬宏肺活量拉長唱結尾「燒──肉粽」,觀眾紛紛讚賞拍手。劉福助幽默模仿馬聲穿插〈可愛的小馬〉,並帶領大家進入戰後後期的混血歌曲〈安平追想曲〉、〈鑼聲若響〉。他說,臺語歌謠是「千百年生活智慧」。 六○年代經濟開放時期,身穿優雅白禮服的小百合唱出〈孤女的願望〉離鄉背井女孩、〈最後的火車站〉分手戀人到異鄉的心聲。新生代歌手曹雅雯和許富凱分別唱 〈苦海女神龍〉和〈冷霜子〉,回味布袋戲蔚為風潮的年代。八○年代經濟起飛,則出現〈愛拚才會贏〉、〈一隻小雨傘〉等作品。 近來臺語歌謠因應人文關懷,產出〈家後〉、〈落雨聲〉等,曹雅雯和許富凱都認同臺語歌謠的意義,也樂意接棒記錄臺語歌謠的歷史。 風管系講師王正偉聆聽音樂會,認為「讓50歲的人有懷舊的心情」,同時鼓勵年輕同學「應該探索那時代的人如何生活。」傳播學院助理教授鍾適芳則肯定音樂會透過歷史影片對照歌曲,能讓沒有經歷的學生更快理解臺灣歌謠。 應鍾適芳邀請,泰國朱拉隆功藝術學院教授Pornprati Phaosavadi也出席這場音樂會,儘管聽的是臺語歌謠,但表示泰文的〈燒肉粽〉和〈苦海女神龍〉,在泰國當地也十分著名。 新聞碩一田育志、林宜潔都來自南部,聽到熟悉臺語歌曲而感動落淚。田育志說,這場音樂會讓他有「回家」的感覺,林宜潔則肯定音樂會呈現臺灣歌謠發展脈絡的用心。
<2011年駐校藝術節相關報導>
|
||||||||||||||||||||
- May 16 Mon 2011 13:56
臺語歌謠音樂會 百年歷史走一回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